四川瑞鼎律师事务所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域资讯 > 民商纠纷

“返还彩礼司法解释2024”规定了哪些内容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7-11 15:10:22 浏览次数:179

近年来,彩礼相关的争议诉讼案件数量显著攀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彩礼作为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一部分,其涉及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使得许多家庭因此陷入纠纷。为了平衡各方权益,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最高人民法院经过深入研究,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今年2月1日起,这份《规定》开始正式实施,为彩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

《规定》首先对彩礼的具体范畴进行了明确界定。彩礼作为婚姻缔结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财物交换形式,往往涉及金钱、物品等多种形式的财产。在以往的法律实践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彩礼的认定常常存在模糊地带,给案件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该《规定》的出台,为彩礼的认定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依据,使得案件审理更加规范、公正。除了明确彩礼的范畴外,该《规定》还确立了清晰的返还机制。在彩礼纠纷中,返还彩礼的问题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一些家庭因为彩礼返还问题而陷入僵局,甚至导致亲情破裂。《规定》根据彩礼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返还标准。例如,对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彩礼可以全额返还;对于已缔结婚姻关系但存在重大过错的,彩礼可以部分返还或不予返还。这一返还机制的建立,为彩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这一《规定》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彩礼纠纷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婚姻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有何区别?

(一)一般性赠与

在恋爱关系中,有一种常见的行为被称作一般性赠与,这指的是其中一方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向对方赠送一系列属于日常交往范畴内的财物。这些财物丰富多样,可能涵盖衣物鞋帽的购置、生活开销的分担,以及在特定节日时的礼品互赠。此外,一些特殊的数字,如寓意着“我爱你”的“520”或象征着“一生一世”的“1314”,也常被用作转账金额,以此增添情感的甜蜜色彩。

此类一般性赠与行为在恋爱过程中显得自然而亲切,它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是情感上的沟通与维系。这些行为旨在加深双方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其更加牢固。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行为并不预先设定必须以缔结婚姻关系为前提,它们更多的是作为恋爱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延伸,让双方在彼此的关心和呵护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因此,一般性赠与不应认定为彩礼。

(二)附条件赠与

在恋爱过程中,有一种特别的赠予方式尤为引人注目,那便是那些附带有婚姻与共同生活作为终极愿景的条件性赠予,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彩礼的交换。当双方的爱情未能如预期般顺利迈向婚姻的殿堂,亦或是未能实现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时,原赠予者便拥有正当的权益,要求接受赠予的一方将相应的财物予以返还。这种返还诉求的产生,正是基于赠予行为所依附的条件未能达成的客观事实。

综上所述,在深入探讨彩礼与恋爱期间的普通赠与行为时,尽管两者在参与者的初衷和动因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但彩礼的给予却往往紧密地与特定地区的传统习俗相结合,其核心目的明确聚焦于婚姻关系的缔结,因此具有更为清晰和具体的界定范畴。根据《规定》的指引,当面临判断某一财物是否构成彩礼的情境时,必须全面而细致地考量其所属地域的惯有习俗、赠予的时机和方式、财物的经济价值以及涉及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判断既准确又合理。通过这种综合考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彩礼与普通赠与行为,从而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二、这些给付的财物或支出不属于彩礼

《规定》明确了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具体如下:

1.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

2.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3.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法条索引:《规定》第三条
三、涉彩礼纠纷,应该告谁?

在中国的深厚传统习俗中,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受到父母的深切关注与主导筹备,彩礼的交换更是这一传统中的重要环节,多数情况下在双方父母间悄然进行。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彩礼返还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引发争议的焦点所在。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当涉及彩礼返还的纠纷时,婚约双方父母究竟是否具备法律诉讼当事人的资格。《规定》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界定与规范,针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制定了详尽且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

一是,在处理因婚约而起的财产纠纷案件时,法律为涉及婚约的双方以及实际参与彩礼交换的父母均赋予了作为诉讼主体的合法地位。具体而言,一旦纠纷产生,婚约的某一方及其实际承担彩礼支付责任的父母,均有权作为共同原告,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相应地,婚约的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则会被列为共同被告,共同参与到这一法律诉讼过程中。这样的规定不仅确保了诉讼程序的公正性,还充分照顾到了实际参与彩礼事务各方的合法权益,旨在全面而公正地解决婚约财产纠纷,维护各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二是,离婚纠纷,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法条索引:《规定》第四条
四、新增两种情况下彩礼返还规则
(一)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

《规定》详尽阐述,在双方完成结婚登记且已共同生活的前提下,若其中一方在离婚时提出返还依照传统习俗所支付的彩礼,人民法院在多数情况下会对此类诉求予以驳回。然而,当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相对短暂,且所涉彩礼金额显著超出一般水平时,人民法院将全面考量彩礼的实际使用情况、嫁妆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彩礼的金额、共同生活的时长以及孕育情况、双方各自的过错程度等多重因素,同时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审慎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返还彩礼以及具体的返还比例。这一规定旨在充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得以充分实现。

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法条索引:《规定》第五条

(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

《规定》中明确指出,在双方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已共同生活的情境下,若一方提出返还按传统习俗所给付的彩礼,人民法院将全面审视彩礼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嫁妆的具体状况。同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长、是否孕育子女、双方各自是否存在过错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最终决定彩礼是否应当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金额比例。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法律裁决的公正性,同时尊重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

法条索引:《规定》第六条

作者:梁星宇
责任编辑/排版/美工   |  罗小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